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6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对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的影响。结果 男生性成熟年龄晚于女生,2014年云南省7个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最小为汉族(12.28岁)、傣族(12.40岁),最大为哈尼族(13.06岁)、傈僳族(13.04岁),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最小为佤族(13.43岁)、纳西族(14.01)岁,最大为傈僳族(15.29岁)、哈尼族(14.60岁);女生来潮组的形态发育状况好于未来潮组(P值均<0.05),男生已遗精组与未遗精组的差异,只有部分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针对不同性别、种族、地域特点,适时适量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膳食营养,改变不合理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强化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对我国现行《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2-2011)标准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为修订标准、更好地应用标准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湖北、山西、江苏和云南4省的爱卫组织、疾控中心和PCO共3类机构以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情况,分析成效,归纳修订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机构和重点行业知晓该标准的比例分别达到100%、86.50%,接受过该标准培训的分别占93.56%、63.83%.比较3类机构掌握程度,不同级别爱卫办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重点行业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省、地市级/省直管市级的要高于县区级;不同资质PCO公司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服务能力资质等级评定的企业要高于无资质的.在标准知识方面,爱卫组织掌握定性指标的正确率总体低于其他机构和重点行业,各类机构和重点行业的组内没有差异.爱卫组织和疾控机构100%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卫生城市(区、县)创建(93.96%)、开展本地蝇类防治达标考核(74.16%)、举办相关技术培训(69.80%);PCO有94.4%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用于与政府或单位签订购买服务的合同条款(85.56%)、作为服务考核的依据(占82.22%)、举办相关技术培训(71.11%);重点行业中有86.5%了解到《标准》对工作场所有要求,其中有96.4%使用了《标准》.应用标准后,83.76%机构认为对业务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86.02%机构和用户认为可促进环境好转,97.16%机构认为该标准能满足蝇类防治工作需求.至于对标准修定的需求,90.21%被调查机构认为可以不修订标准,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存在组间差异,省级、地市级(含省直管市)疾控中心人员认为需要修订的较区县级多,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标准执行、修订和使用方面的开放性调查,共归纳出10条建议.总体调查认为本标准发挥了专业规范作用,各项评价指标大体合适;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更好地应用标准,建议修改时标准语言更通俗化,增加5万以下人口的抽样量,分类制定评价操作指南、不同场所防蝇设施要求等.  相似文献   
3.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又称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据全国性病麻风控制中心统计,近几年来梅毒在我国蔓延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态势是十分严峻的。因此合理、规范的梅毒诊疗对于控制该病十分关键。人体受感染后,螺旋体很快播散到全身,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时隐时现,病程较长。因此梅毒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卷烟用抗菌接装纸抗菌效果及卫生质量,进行了细菌污染检测和抑菌试验及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此种卷烟用抗菌接装纸细菌污染检测全部合格,抑菌试验作用2 m 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93%以上。该接装纸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亦无皮肤变态反应。结论,新型卷烟用抗菌接装纸抑菌效果好,对皮肤无刺激,无致变态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全面了解云南省精神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现状,旨在为政府部门改善精神卫生机构防治能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调查表对全省16个州(市)精神卫生机构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云南省现有精神卫生资源的配备水平为每万人有0.85张精神科床位,每10万人拥有1.34名精神专科医师。60.49%的精神科医师的学历为大学本科,职称构成以初职和中职为主,仅有63.25%(389人)的精神科医师接受过各类培训或继续教育。结论 :云南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严重缺乏,且资源分布不均衡,精神卫生资源匮乏以及专业人员缺乏,继续教育机会欠缺,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线性探针法的检测效能,探讨云南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规律。方法采集云南地区肺结核患者的407份涂阳痰标本,采用线性探针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同时采用比例法药敏试验作为对照。结果线性探针法检测异烟肼(INH)耐药的敏感性为71.84%,特异性为97.29%;检测利福平(RFP)耐药的敏感性为88.36%,特异性为94.38%;检测耐多药(MDR)的敏感性为67.46%,特异性为94.54%,阳性预测值为87.63%,阴性预测值为86.24%。传统药敏试验与线性探针法均显示INH耐药的125株菌中kat G 315位点发生突变的有116株(92.80%),inh A发生突变的有14株(11.20%),同时发生kat G 315和inh A突变的有5株(4.00%)。RFP耐药菌株中,rpo B基因突变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531或533位(59.69%)、526位(25.58%)、516位(8.53%)。结论云南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有自己的特点。线性探针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在耐药率较高的定点医院和耐药高危人群中,线性探针法检测MDR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省MSM人群知晓率、行为等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干预策略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云南省连续开展MSM哨点监测,调查该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干预措施覆盖等情况,进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9 07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比例及安全套使用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同性,吸毒比例和患性病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同居、低知晓率、外省/外籍、居住时间不足一年、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过干预、肛交次数多、未曾做过HIV抗体检测等因素为影响MSM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近4年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初显,但多项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仍需重点关注同居、文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肛交次数多、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干预,扩大干预覆盖面,继续强化落实HIV动员检测、安全套推广使用等核心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云南省临沧市佤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发展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0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少数民族部分)数据,分析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19所中小学7~18岁佤族学生生长迟缓、消瘦检出率及学生营养不良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10和2014年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45.61%、52.36%和35.85%,消瘦率分别为1.44%、0.76%和1.36%,营养不良率分别为52.35%、56.01%和41.13%;女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42.03%、47.41%和33.06%,消瘦率分别为0.91%、0.68%和0.83%,营养不良率分别为46.13%、49.77%和35.56%。2005-2014年佤族男、女生身高发育的突增期为13~14岁和9~10岁,女生比男生提前4年进入突增高峰年龄。2005、2010和2014年佤族18岁身高性别差分别为11.99、9.34和11.38 cm。男女生身高突增值有所提高,突增幅度全距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结论 佤族儿童青少年生长迟滞和消瘦的营养不良现象仍很严重。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